復卓咨詢--精益管理專家
被各種會議纏身,會議的低效,是很多管理者深切的感受。很多會議還不能取消,也有存在的必要性。那么,如何讓一個會議變得更加有效呢?可能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些重要的條件,比如提前準備好材料、控制會議時長、少討論與本會議無關的內容、不相關的人不需要參加、避免一言堂等等。這些觀點都非常對,確實是這樣的。對于高效會議的基本要求,這些方面,大多數管理者都能認識到,但是往往還是覺得會議效率低下。
用精益的思維,以價值為核心,我們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效率,如果我們從客戶(會議參與者)的需求價值角度出發,我們可以發現,很多企業之所以高效不起來,就是因為出現了一些問題,這些典型的問題有:
第一:口頭匯報多,幻燈片使用少
雖然現在電腦化辦公非常普及了,但是很多企業還是沿用傳統的方法比較多,特別是公司一把手不會使用電腦,這種情況,口頭會議就特別多了??陬^會議,雖然有稿子,一是數據不直觀,需要從聽——想像——理解這樣一個轉換的過程,念的人很快,但是聽的人反應就沒那么快了。
而幻燈片只經過從看到理解2個步驟,而且還可以提前看,這樣理解就快多了。還有就是口頭匯報有個最大的弊端,特別是一些領導,講著講著就脫稿了,看到下面的人一鼓掌(有時鼓掌其實是給領導面子,也并不是真的講的好),興致來了,然后講到稿子外去了,從想法來說,都是好的,跑稿子外的內容,根據本人觀察,發現最多的就是這個領導曾經經歷過也值得他驕傲的一些具體事情,他希望分享給大家,這本來是好事,卻把會議時間拉的很長。還有就是對一些不滿的事情,不斷地發表自己的定性的觀點。
幻燈片匯報,比口頭效率高多了,在早期電腦PPT還不成熟時,很多歐美和日本企業就使用紙張幻燈片投影儀進行會議召開。然而,到現在,我們很多企業還是口頭匯報比較多。
第二:會議材料描述性文字多,數據少
究竟數據多少算合適,根據我們的經驗,數字所占文字的比例,至少在70%以上。很多領導都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,但為什么描述性文字多呢?而且看起來似乎好像必不可少一樣。真的是這樣嗎?不是的!存在描述性文字過多,主要原因有兩個:
一是企業本身缺乏數據,導致開會時拿不出數據。
二是一些匯報人潛意識在推卸責任,如果只看數據,他需要承擔一些責任,作為管理者,本應該有擔當精神,但是一些人員,暗地里相互推諉(往往公司最高領導還看不出),然后在展示了數據后,非要搞一大段描述性文字,來解釋為何這樣為何那樣,希望淡化自己的責任,也想讓領導覺得他們確實努力了。
當然,數據有了,最好用圖示來表達,不要用一連串的文字來說明數據,那樣也會把聽眾看暈的。
第三:在解決問題的會議時,缺乏科學的問題解決思路方法
要解決問題,就要有科學的問題解決方法,不管是專業的技術問題,還是日常的管理問題,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工具可以使用。在優秀的企業,這些工具已經被使用得滾瓜爛熟了,但是在那些管理落后的企業,甚至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。最常用,也是企業管理人員首先應該掌握的工具有:4M2S、5W2H、福特8D方法、 QC七大手法等。如果連這些基本的方法都不會使用,要想徹底分析問題的原因并解決,是非常困難的。雖然有些問題的對策,看似解決了,但并不徹底,這就導致類似的問題反復發生,在會議上每次都聽到類似的對策,但是就是無法根治。比如我們看到最多的對策就是:加強教育培訓、加強執行力、強化安全意識等等。試問:難道以前沒加強嗎?今后具體要如何加強呢?是開兩次會就算加強了嗎?還是對一些安全隱患進行消除呢?
第四 會議的流程細節管理盡量要細致
很多會議雖然看似有明確的流程,但是還不夠詳細,比如常規的匯報型會議,誰負責第一個匯報、匯報幾分鐘、匯報文件表格如何可視化,這些要做的越細致越好。
首先,要對同一類的會議設計明確的會議流程,從會議發起、通知哪些人、需要準備什么材料、會議記錄人、發言順序、時間控制、議定事項跟蹤人。這些都必須要明確到位。
其次,各個環節需要使用的文件,盡量模板化,這是標準化的好處。比如例行匯報的內容,做成標準的圖表進行匯報,一目了然。
第五 會議議定事項,必須明確PQD(責任人、任務質量、完成期限)
很多會議,召開了,也明確了很多對策措施,但是對策的跟蹤不夠,往往導致會后落實效率低下,或者落實后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,導致下次會議反復討論。任何一項議定事項,必須要明確以下3個方面:
責任人:這個要寫具體人名。這里常出現的錯誤有2種:一是寫部門,一寫部門,部長就會交給副部長,沒完成,下次會議上,部長就說這是安排給副部長的,相互推諉。二是很多責任人,最后張三沒完成推卸給李四,李四推卸給公司外部(想把主觀原因變成客觀原因,這種人狡猾得很),比如物料沒及時到工廠,責任是采購部經理和技術部經理,下次開會,還是沒及時到。一問,技術部經理說技術問題已經解決了,采購部經理說解決的有點晚,還有外面的物流公司的車子出故障了,搞的總經理都不知道說什么了,其實,我們不防問問:為什么技術解決晚?為什么物流公司車子出問題,貨物就一定會晚到?為什么這種特殊情況不提前確認好?為什么沒有替代方案?
明確任務質量要求:這個能量化盡量量化,否則每個人的要求不一樣,完成質量也不一樣。比如要把地面掃干凈,每個人對干凈的程度理解不一樣,那就應該明確,掃幾遍,然后拖幾遍,干拖幾遍,濕拖幾遍,只有這樣明確了,才能使任務完成的質量達到要求。
明確完成期限:每件任務,都必須明確完成的日期。這里常犯的錯誤是把完成日期寫成月底,月初,甚至盡快,這樣類似的。這種期限不明確,往往造成最后沒按時完成,如果明確完成期限,如果事情重要的話,還應該明確中間有個情況反饋日期,如果有新的情況變化,可以及時糾偏。
第六:用數據說話,少用形容詞
我們經??吹揭恍h的任務匯報或者對策,有很多形容詞,這既不能定性地描述任務,還起不到跟蹤的目的。比如:采取了有效的措施,如期完成了任務。那什么是有效?如期不如改成具體哪天會更好。再比如: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??蛻魸M意度究竟是多少?以前是多少?現在是多少?從80分到81分,還是到90分?如果能這樣用數據來說話,就比用形容詞好多了。形容詞還會蒙蔽領導的眼睛,講的人潛意識里會引導領導往形容詞最好的那個方向去理解。例如講到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了,匯報的人,經常會再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客戶滿意度很高,往往給領導造成的感覺就是真的提高了很多。但是究竟提高多少,是不知道的。
以上就是我們多年管理咨詢中,通過對很多企業的會議進行改善優化,發現最普遍的問題,如果能在這幾方面去認真實施改善,相信你的會議一定會變得更加高效。
【本文作者為上海復卓企業管理咨詢公司 精益管理首席顧問肖輝先生】
轉載需注明出處。
復卓咨詢--精益管理專家 精益管理培訓 精益管理咨詢